
塔山革命烈士陵園2001年6月,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“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”、2005年被中宣部、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列入“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”、2012年8月被國家國防教育辦授予“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”。 陵園還是:遼寧省公務員職業道德教育實踐基地、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、遼寧省關工委教育基地、海軍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。
陵園及紀念館于2008年開始免費對外開放。每年清明節和七一、十一等重大節日,葫蘆島市以及外省市的大批中小學生和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,紛紛來到塔山烈士陵園,參觀紀念館、祭掃烈士墓,舉行入黨、入團宣誓,進行愛國主義教育,每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。建館至今,累計接待參觀者上百萬人次。
陵園正門于1982年建有牌樓,牌樓高6米,寬12米,頂部正面鐫刻有軍委副主席劉華清題寫的“塔山革命烈士陵園”牌匾。
陵園中心部建有塔山革命烈士紀念塔,紀念塔是1963年10月15日建成的,全部由白色花崗巖砌成,內用鋼筋水泥澆筑,通高12.5米,基臺150平方米。塔身為正方石柱形,象征人民軍隊如擎天之柱,拔地而起;左右輔以連體副碑,象征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支援和扶持;塔座正面鑲有石雕花環,以示對烈士的永遠祭奠;塔的頂部雕有被塔身沖破的云環紋飾,象征烈士們叱咤風云的英雄氣概;塔兩側上方高懸著軍功章浮雕;塔的正面是陳云同志題詞:“塔山阻擊戰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,塔的背面鐫刻碑文詳述戰爭經過和英雄事跡。
紀念塔的正南方建有塔山阻擊戰紀念館。2006年9月,為全面解決原紀念館空間狹小、布局不合理、陳列落后等問題,經市委、市政府同意,市民政局對紀念館進行全面改擴建。2013年10月,新紀念館落成開館。陳展面積2000平方米,分為迎接決戰、鏖戰塔山、策應決戰、人民支援、彪炳千秋等五部分,通過運用聲、光、電及多種陳展藝術形式全面展示塔山阻擊戰的歷史,將歷史性、政治性、藝術性、教育性協調貫穿為一體,使觀眾在參觀中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,既能領略到當年戰場的悲壯,又能感受到一種震撼,從而激發人們愛祖國、愛家鄉的真情實感。
在紀念塔的正北方,市政府于1998年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。塔山阻擊戰中犧牲七百多名烈士,一直分散埋葬在高橋、老官卜、沙河營等鄉鎮,時值東北解放五十周年之際,把他們的遺骨合葬在公墓內,墓前黑色大理石紀念碑正面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題寫的“塔山英烈、萬古流芳”八個大字,碑的后面鐫刻著747位烈士的姓名。
公墓紀念碑的前方,是8位生前直接指揮了塔山阻擊戰將軍的墓碑。他們曾不約而同留下遺囑,把骨灰全部或部分安葬在塔山,與當年犧牲的烈士們永遠在一起,這些生為塔山之虎,死做塔山之秋的將軍分別是: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司令員吳克華、政委莫文驊、副司令員胡奇才、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歐陽文、參謀長李福澤、4縱12師師長江燮元、塔山英雄團團長焦玉山,塔山英雄團政委江民風。
塔山革命烈士陵園是進行愛黨、愛國、愛社會主義教育,緬懷革命先烈崇高精神的寶貴資源,我們將按照開發和保護并重的原則,保護和利用好革命歷史文化遺產,按照總體規劃要求,逐步把塔山阻擊戰革命烈士陵園建設成為設施完備、內涵豐富、特色鮮明、運營規范的紅色文化品牌、園林建設亮點、戰爭主題公園和優秀的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。